www.138139.cn

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水龙头大显神威


  战争史上,以“土”’制“洋”的事例不胜枚举。即使在先进技术装备 充斥战场的今天,也并没有把所有的“土办法”赶出战争舞台。水龙破沙堤 就是一个例子。
  西奈半岛是连接欧、亚、非大陆的唯一陆地,是使地中海与印度洋直接 相连的最短航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以色列为了长期霸占西奈半岛,于 1969 年花费了 2.4 亿美元的巨资,在沿运河东岸约 130 公里的宽大正面上修建了 所谓“巴列夫防线”,拟定了在“巴列夫防线”迟滞埃及军队进攻和以装甲 部队实施反冲击的机动防御计划。这条用以色列当时的陆军参谋长巴列夫中 将的名字命名的防线,筑有高达 20 米左右的陡峭沙堤,作为防御前沿和人工 障碍。在前沿阵地和纵深内,构筑了大量的坚固支撑点,配置在纵深的大炮、 坦克和飞机能及时支援前线作战。在运河上,还设置了人工火障,准备在埃 军进攻时,随时点燃凝固汽油,把运河化为火海。总之,以色列军队对这条 苦心经营多年的防线寄予莫大的希望,把它吹嘘为“坚不可摧、万无一失” 的防线。
  埃军为突破“巴列夫防线”进行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针对火障,埃 军决定直接占领防线上的两个油库,并派蛙人用胶泥堵塞以军的水底喷油 管。为了在堤坝上开辟通路,决定用高压水龙冲击堤坝。为此,埃军从西德 购进 100 台消防水车,准备了大量渡河器材,调集了大量部队,陈兵于防线 附近。
1973 年 10 月 6 日,秋高气爽,湛蓝的天空与海水同色。埃军的蛙人抖
着双蹼,游向大海深处,悄悄堵塞了以军的喷油管。埃军又派出一支精干的 突击队迅速占领敌人的油库。旋即埃军向运河东岸开始了猛烈的航空火力和 炮火准备,落在海中的炮弹,炸起一团团白色的浪柱,紧接着,8000 名步兵 和突击队员,分乘橡皮舟和竹筏开始渡河。上岸后,100 台消防水车一齐向 堤坝喷水,沙堤遇水即垮,不到半天,就开辟了 60 多条通路。埃军乘势发动 猛攻,连续粉碎敌人多次反击。不到一天,以军两个旅防守的“巴列夫防线” 就全部崩溃。

给我留言

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