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38139.cn

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表示16M 有1M 用于显示缓存了。


   开机,按Del 键进入BIOS 设置,把“ChipSet Fea?tures Setup”中的“Memory Hole At 15M-16M”设置成“Disabled”。

如果设置成“Disabled”后,系统或某个扩展卡不能稳定地使用,请恢复上面的设置为“Enabled”。

如果上面的选项是本来就是“Disabled”,就接着检查Smartdrv 占用。

检查Smartdrv 占用:开机后,进入MS-DOS 兼容方式,使用Edit C:\Autoexec .bat 把发现的Smartdrv 命令删除掉或在前面加注释前缀Rem。



5、常规内存减少1K? 联系QQ:3149886

我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无意发现,常规内存只有639K,是否存在故障?方法:检查病毒、看CMOS 参数。

步骤:把杀毒软盘插入软驱;开机;在出现A>后,输入KV300;出现提示后,输入C和回车;杀毒工作就开始了。

说明:早期的名牌电脑,如COMPAQ 等名牌电脑本身就少1K 甚至几K 内存,是正常的。一些386/486电脑上BIOSSetup 中在BIOSFeatures Setup 中有CMOS参数是否占有DOS1K 的选项,也是可以让内存减少1K 的,选择另外的选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三、 主板故障诊断

主板故障的分类

1、 根据对微机系统的影响可分为非致命性故障和致命性故障非致命性故障也发生在系统上电自检期间,一般给出错误信息;致命性故障发生在系统上电自检期间,一般导致系统死机。

2、 根据影响范围不同可分为局部性故障和全局性故障 局部性故障指系统某一个或几个功能运行不正常,如主板上打印控制芯片损坏,仅造成联机打印不正常,并不影响其它功能;全局性故障往往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其丧失全部功能,例如时钟发生器损坏将使整个系统瘫痪。

3、 根据故障现象是否固定可分为稳定性故障和不稳定性故障

4、 稳定性故障是由于元器件功能失效、电路断路、短路引起,其故障现象稳定重复出现,而不稳定性故障往往是由于接触不良、元器件性能变差,使芯片逻辑功能处于时而正常、时而不正常的临界状态而引起。如由于I/O插槽变形,造成显示卡与该插槽接触不良,使显示呈变化不定的错误状态。

5、 根据影响程度不同可分为独立性故障和相关性故障

6、 独立性故障指完成单一功能的芯片损坏;相关性故障指一个故障与另外一些故障相关联,其故障现象为多方面功能不正常,而其故障实质为控制诸功能的共同部分出现故障引起(例如软、硬盘子系统工作均不正常,而软、硬盘控制卡上其功能控制较为分离,故障往往在主板上的外设数据传输控制即DMA控制电路)。

7、 根据故障产生源可分为电源故障、总线故障、元件故障等

8、 电源故障包括主板上+12V、+5V及+3.3V电源和Power Good信号故障;总线故障包括总线本身故障和总线控制权产生的故障;元件故障则包括电阻、电容、集成电路芯片及其它元部件的故障。



四、 引起主板故障的主要原因

1. 人为故障:带电插拨I/O卡,以及在装板卡及插头时用力不当造成对接口、芯片等的损害

2. 环境不良:静电常造成主板上芯片(特别是CMOS芯片)被击穿。另外,主板遇到电源损坏或电网电压瞬间产生的尖峰脉冲时,往往会损坏系统板供电插头附近的芯片。如果主板上布满了灰尘,也会造成信号短路等。

3. 器件质量问题:由于芯片和其它器件质量不良导致的损坏。



五、 主板故障检查维修的常用方法

主板故障往往表现为系统启动失败、屏幕无显示等难以直观判断的故障现象。下面列举的维修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性,往往结合使用。

1. 清洁法

可用毛刷轻轻刷去主板上的灰尘,另外,主板上一些插卡、芯片采用插脚形式,常会因为引脚氧化而接触不良。可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层,重新插接。

2. 观察法

反复查看待修的板子,看各插头、插座是否歪斜,电阻、电容引脚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烧焦,芯片表面是否开裂,主板上的铜箔是否烧断。还要查看是否有异物掉进主板的元器件之间。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借助万用表量一下。触摸一些芯片的表面,如果异常发烫,可换一块芯片试试。

3. 电阻、电压测量法

为防止出现意外,在加电之前应测量一下主板上电源+5V与地(GND)之间的电阻值。最简捷的方法是测芯片的电源引脚与地之间的电阻。未插入电源插头时,该电阻一般应为300Ω,最低也不应低于100Ω。再测一下反向电阻值,略有差异,但不能相差过大。若正反向阻值很小或接近导通,就说明有短路发生,应检查短的原因。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 系统板上有被击穿的芯片。一般说此类故障较难排除。例如TTL芯片(LS系列)的+5V连在一起,可吸去+5V引脚上的焊锡,使其悬浮,逐个测量,从而找出故障片子。如果采用割线的方法,势必会影响主板的寿命。

(2) 板子上有损坏的电阻电容。

(3) 板子上存有导电杂物。

当排除短路故障后,插上所有的I/O卡,测量+5V,+12V与地是否短路。特别是+12V与周围信号是否相碰。当手头上有一块好的同样型号的主板时,也可以用测量电阻值的方法测板上的疑点,通过对比,可以较快地发现芯片故障所在。

当上述步骤均未见效时,可以将电源插上加电测量。一般测电源的+5V和+12V。当发现某一电压值偏离标准太远时,可以通过分隔法或割断某些引线或拔下某些芯片再测电压。当割断某条引线或拔下某块芯片时,若电压变为正常,则这条引线引出的元器件或拔下来的芯片就是故障所在。

4. 拔插交换法

主机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例如主板自身故障或I/O总线上的各种插卡故障均可导致系统运行不正常。采用拔插维修法是确定故障在主板或I/O设备的简捷方法。该方法就是关机将插件板逐块拔出,每拔出一块板就开机观察机器运行状态,一旦拔出某块后主板运行正常,那么故障原因就是该插件板故障或相应I/O总线插槽及负载电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后系统启动仍不正常,则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采用交换法实质上就是将同型号插件板,总线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号芯片相互芯片相互交换,根据故障现象的变化情况判断故障所在。此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维修环境,例如内存自检出错,可交换相同的内存芯片或内存条来确定故障原因。

5. 静态、动态测量分析法

(1) 静态测量法:让主板暂停在某一特写状态下,由电路逻辑原理或芯片输出与输入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万用表或逻辑笔测量相关点电平来分析判断故障原因。

(2) 动态测量分析法:编制专用论断程序或人为设置正常条件,在机器运行过程中用示波器测量观察有关组件的波形,并与正常的波形进行比较,判断故障部位。

6. 先简单后复杂并结合组成原理的判断法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主板上的控制逻辑集成度越来越高,其逻辑正确性越来越难以通过测量来判断。可采用先判断逻辑关系简单的芯片及阻容元件,后将故障集中在逻辑关系难以判断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

7. 软件诊断法

通过随机诊断程序、专用维修诊断卡及根据各种技术参数(如接口地址),自编专用诊断程序来辅助硬件维修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程序测试法的原理就是用软件发送数据、命令,通过读线路状态及某个芯片(如寄存器)状态来识别故障部位。此法往往用于检查各种接口电路故障及具有地址参数的各种电路。但此法应用的前提是CPU及基总线运行正常,能够运行有关诊断软件,能够运行安装于I/O总线插槽上的诊断卡等。编写的诊断程序要严格、全面有针对性,能够让某些关键部位出现有规律的信号,能够对偶发故障进行反复测试及能显示记录出错情况。



六、 硬盘故障巧维修

1. 为什么BIOS检测不到硬盘?

1、 如果BIOS无法自动检测到硬盘,通常有下面四种原因:

2、 硬盘未正确安装。这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去检查硬盘的数据线及电源线是否正确安装?一般情况下可能是虽然已插入相应位置,但却未正确到位所致,这时候当然就检测不到硬盘了。

3、 Jumper(跳线)未正确设置。如果你的电脑安装了双硬盘,那么需要将其中的一个设置为主硬盘(Master),另一个设置为从硬盘(Slave),如果两个都设置为主硬盘或两个都设置为从硬盘的话,你又将两个硬盘用一根数据线连接到主板的IDE插槽,这时BIOS就无法正确检测到你的硬盘信息了。最好是分别用两根数据线连接到主板的两个IDE插槽中,这样还可以保证即使你的硬盘接口速率不一,也可以稳定的工作。

4、 硬盘与CD-ROM接在同一个IDE接口上。一般情况下,只要我们正确设置的话,将硬盘和CD-ROM接在同一个IDE接口上都会相安无事,但可能有些新式CD-ROM会与老式硬盘发生冲突,因此还是分开接比较保险。

5、 硬盘或IDE接口发生物理损坏。如果硬盘已经正确安装,而且跳线正确设置,CD-ROM也没有与硬盘接到同一个IDE接口上,但BIOS仍然检测不到硬盘,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IDE接口可能发生故障,你可以试着换一个IDE接口试试,假如仍不行,那么恐怕你的硬盘有问题了,必须接到另一台电脑上试一试,如果能正确识别,那么说明IDE接口存在故障,假如仍然识别不到,表示硬盘有问题;也可以用另外一个新硬盘或能正常工作的硬盘安装到你的电脑上,如果BIOS也识别不到,表示电脑的IDE接口有故障,如果可以识别,说明原来的硬盘确实有故障。



2. 了解常见的硬盘故障信息提示

1、 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表格了解常见的硬盘故障信息,这样在判断时可就心中有底了! 址163164.cn 微信1631640 QQ3149886


2、 故障信息提示 具体含义 产生原因 解决办法

3、 No partition bootable 没有分区表 硬盘未分区或分区表信息丢失(可能是病毒引起的)。 先杀毒,然后用DOS启动后执行FDISK命令重新分区。

4、 NO ROM BASIC 或 PRESS KEY TOREBOOT 找不到引导系统 未设置活动分区(set active partition),不排除病毒原因 先杀毒,然后重新运行FDISK并设置活动分区。

5、 Missing operation system 找不到引导系统 硬盘未格式化或丢失三大文件系统 Format c:/s 或 sys c:

6、 Non-system disk or disk 非系统盘或者磁盘错误 使用非系统盘引导 取出软盘用硬盘引导或插入系统盘。

7、 Bad or missing command interpreter 或 command.com is bad command.com文件读出错或丢失 command.com文件因误操作而被删除,或是病毒的破坏。 将command.com文件拷贝到硬盘上,或者干脆使用 SYS C:命令传输文件。也可以使用NDD等工具软件来修复。

8、 Cannot load Command.com,system halted 装载失败 command.com文件被破坏或者command.com文件的版本与引导系统不兼容。 重新拷贝该文件到硬盘上,但有时需要杀毒。

9、 DISK BOOT FAILURE 硬盘引导失败 产生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硬盘发生问题 先将硬盘拿到其他机器上试一试,假如一切正常,说明主板IDE接口有故障,假如仍然无法引导,说明硬盘有故障。



3. 硬盘既无法启动,又没有任何错误信息

遇到这种情况是最恼人的事情,因为判断故障比较困难。我们一般是用替换法,先用DOS系统盘从“A:”启动,出现“A:\>”后键入“C:\>”切换到“C:”盘,假如出现“Invalid drive specification”错误信息,说明是硬盘的MBR(主引导记录)故障;DIR后出现“Invalid media type reading drive C:”错误信息则说明是硬盘的DBR(DOS引导记录)故障;如果使用“DIR”命令后可以正确显示文件名称、大小、日期等信息,表示文件正常,请立即将硬盘中的文件进行转移,然后重新分区、格式化吧。



4. 安装双硬盘后盘符交叉的问题

安装双硬盘的朋友经常会遇到进入Windows 98后发生盘符交叉的问题,尤其是当两个硬盘都建有主引导分区时,此时你就会发现Windows 98是将两个硬盘上的主引导分区放在一起,而将其他分区按顺序排序,这就造成了盘符错位的现象,造成我们操作的不便。这是因为Windows 98并不正式支持双硬盘(Windows 2000可以很好的支持,建议朋友们升级)。解决这个问题最简便的办法是进入BIOS设置程序,将第二硬盘设置为“NONE”,再次进入Windows 98,你会发现盘符错位的现象已经没有了,我们可以顺利访问两个硬盘,使用其中的资源,当然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使用Windows 2000系统,让它来自动管理双硬盘,即省心又安全。



总的来说,硬盘一般不会轻易出现什么故障,但一旦出现就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希望朋友们还是平时注意系统的备份和维护,同时加强病毒监测,最大限度的保证硬盘工作的稳定性。

址163164.cn 微信1631640 QQ3149886

返回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