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163164.cn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三位知名创业者谈创业(一)


        
  近一段时间,随着微软中国公司总裁高群耀、康柏中国区总裁李金水等纷纷离职自立门户,创业的话题于是又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网络悲观论的迷雾还未消退,难道是新一轮的创业机遇已经来临?创业与打工到底有哪些不同,创业之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去创业——为了澄清与创业有关的一系列问题,增加对创业的理解与认识,记者采访了三位比较知名的创业者,就这些问题请他们发表了看法。
  请介绍一下你的职业发展历程以及当初是如何作出创业决定的?
  王辉耀:在香港做外交官的时候,香港人强烈的创业精神深深地影响了我,香港的大中小公司可以说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都要多,香港人从进入一家公司做事起都瞄着几年后自己出来创业,只要能独立出来,无论大小,那里的社会文化都对他们表示尊敬。而我那时已具有了在加拿大跨国公司工作的经验,又有了在政府部门中工作的积累,加之邓小平刚刚南巡讲话,创业的机遇也很理想,于是就决定自己出来创业。创业对我来说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一种好方式,它使人从不自由到自由,过去可能要受制于老板或是董事会,而且还有一定的合同雇佣关系,创业后则是将自己直接出卖给市场,反正东方不亮西方亮。创业后自己有了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可以做很多自己愿意做的事,上班也变成一种乐趣,总之它带来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境界,这些是促使我作出创业选 择的原因。
  甄荣辉:创业的想法很早就有了,1984年我从香港大学毕业后进入惠普公司工作,当时深受这家公司创始人的影响,他们仅用了20年的时间就造就了一个过百亿元的企业。后来我之所以离开那里是觉得环境已满足不了自己的想法,事情做完了也拿不到更多的责任,于是我就去了贝恩公司。去管理顾问公司的人一般做了两三年就都想出来自己做事,我开始时也有这方面的想法,我当时还投资做了一种用声音传递邮件的系统,1991年的时候这东西在亚洲还不多,我觉得会有潜力,但没做起来就失败了,原因是创业需要很大的精力投入,另外队伍也没有建立起来。后来我还投资做过磁性材料等等,创业的失败使我明白必须全职地去做这件事情。 
  1998年10月我开始投资做前程无忧,没想到越做越大,于是2000年4月我就辞职出来,想把它做得更规模化。出来创业的动因一个是骗自 己的,还有一个是真正的。做管理顾问的工作是很累的,每周都要工作100个小时,打工者还需要不断地投入,今天干好了,如果明天不去做就完了,可做合伙人不干也没关系,干到一定程度可以找专业人士来做,自己就轻松了。事实上干起来之后才发现,创业跟打工时的情况差不多,还是很累。另一方面是影响力的满足,我想等老的时候回头来看,一生能做几件自豪的事满足感会很大,而打工给不了这些。 
  卢健峰:创业的决定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开始时我的职业生涯都是公司为我设定的。我19岁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省外办,当时外字头的工作都非常吃香,这对我也是个很好的锻炼。工作了5年后,我随先生一起调到了北京,我找到了在惠普公司做经理助理的一份工作,干了一年,总经理认为我的水平做这个职位有些浪费,就让我到维修知识部门当了主管。又做了5年之后,公司老板想让我去做培训经理,当时我对做人力资源工作非常反感,认为那些人就会写小黑账,但公司还是认为我很合适,这样过了6个月之后我才转到那一边。接手之后,课程从没有到有一步步建立了起来,我也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员工通过培训发展起来,你会感到这份工作的价值所在。我那时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是,公司的正职、大头都是外方人员,我的任务就是做好人才本地化 的工作,当看到这两者比例在相互转化的时候,自己心中是感到非常自豪的。

www.163164.cn

总目录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